词条贡献者
概要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和向公众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组织。
定义
依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1]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2022年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并具有可及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运作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2]
要点总结 Key Takeaways
- 博物馆是非营利组织,包括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一般可以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类型。
- 中国为国际博物馆协会的成员,每年积极响应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并举办相应活动。同时,中国通过《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体系。
博物馆是什么类型的机构?
博物馆是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根据博物馆是否是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国有资产设立,分为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3]前者的组织形式为事业单位,后者的组织形式为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属于国有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等属于非国有博物馆。
博物馆都是非营利性的吗?
博物馆都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性是博物馆的核心特征。所谓营利或营利性,是“指企业的出资者或股东为了获取利润而投资经营,依法得从所投资的企业获取资本的收益”。[4]营利性的法律意义在于出资者或者股东是否可以依法分配到企业利润与清算之后的剩余资产,非营利性成员则不得从该组织获得盈余及其任何资产。一个机构或组织是否属于“营利性”取决于其举办者是否从中获取利益,而非机构组织本身是否盈利。[5]
具有非营利性的博物馆可以在法律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依靠市场运营获取利润,比如收取门票、开设餐厅咖啡厅、销售文创产品、开设会员制度等等,但其利润必须用于研究、展出等社会公益行为,不得分配给组织内的成员。[6]
博物馆的类型
中国博物馆一般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类型。举例说明如下:
历史类博物馆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
艺术类博物馆 | 中国美术馆 | 徐悲鸿纪念馆 |
科学与技术类博物馆 | 中国地质博物馆 | 中国科学技术馆 |
综合类博物馆 | 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设立博物馆的要求有哪些? 社会资金能否设立博物馆?
博物馆的设立资金可以使国有资产也可以是非国有资产。根据博物馆是否是利用或者主要利用国有资产设立,分为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即民办博物馆)。
为进一步实现博物馆长期稳定发展,国家也鼓励社会捐赠或其他形式的社会资金进入博物馆事业中,实现博物馆总收入来源的合理化、多元化。[7]
设立博物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固定的馆址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藏品保管场所;
(二)相应数量的藏品以及必要的研究资料,并能够形成陈列展览体系;
(三)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
(五)确保观众人身安全的设施、制度及应急预案。
博物馆馆舍建设应当坚持新建馆舍和改造现有建筑相结合,鼓励利用名人故居、工业遗产等作为博物馆馆舍。新建、改建馆舍应当提高藏品展陈和保管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8]
申请设立博物馆,“应当由馆址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博物馆设立申请书;
(二)馆舍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
(三)资金来源证明或验资报告;
(四)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
(五)陈列展览大纲;
(六)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
(七)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证明材料。
申请设立非国有博物馆的,应同时提交博物馆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事项:
(一)办馆宗旨及藏品收藏标准;
(二)博物馆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办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三)出资人不要求取得经济回报的约定;
(四)博物馆终止时的藏品处置方式;
(五)章程修改程序。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博物馆设立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应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审核不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审核同意设立博物馆的,申请人应持审核意见及其他申报材料,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取得博物馆法人资格。
博物馆应当自取得法人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向社会开放。
本办法实施前已批准设立的博物馆,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6个月内,向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除(一)项之外的全部材料;非国有博物馆应同时提交博物馆章程。”[9]
如果是利用社会资金设立民办博物馆的,举办者在获得设立文物行政部门的审核同意文件后,到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服务机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民办博物馆经审核同意设立后,应当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到主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法人登记。民办博物馆应当自取得法人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向社会开放,并应按规定参加文物行政部门组织的博物馆年检活动。”[10]
国际博物馆日
(一)国际博物馆日起源与日期
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或“IMD”)。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1977年发起,发起至今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并举办相应活动,吸引公众关注与公众互动,旨在强调博物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全世界博物馆事业健康长期稳定发展。[11]
(二)国际博物馆日2000年至今主题
年份 | 主题[12] |
2000 | “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
2001 | “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
2002 | “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
2003 | “博物馆与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 |
2004 | “博物馆与无形遗产”(Museums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
2005 | “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Museums - A Bridg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006 | “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Adolescents) |
2007 | “博物馆和共同遗产” (Museums and Universal Heritage) |
2008 | “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媒介”(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
2009 | “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
2010 |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
2011 | “博物馆与记忆”(Museums and Memory) |
2012 | “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含意”(Museums In A Changing World: New Challenges and New Implications) |
2013 |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 社会变革”(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 Social Change) |
2014 | “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
2015 |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
2016 | “博物馆与文化景观”(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
2017 | “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
2018 |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and New Publics) |
2019 |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Museums As Cultural Hubs:The Future of Tradition) |
2020 | “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
2021 | “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
2022 | “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 |
2023[13] |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
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博物馆”(Museum)词源来自于希腊语“Mouseion”,原义是指供奉艺术与科学的九位缪斯女神的神庙。在文艺复兴期间,博物馆逐步演变为保存各种物品与书籍的陈列展览室。在16、17与18世纪,珍贵绘画与雕塑作品开始作为艺术品被博物馆收集与展示,收藏者通常是皇室、拥有土地的贵族以及教会。从17世纪开始,受平等主义思想影响,收藏品开始对公众开放参观学习。[14]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是一条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中国博物馆发展进程,开始逐步走向全世界,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化就此开启新篇章。中国开始邀请国际著名博物馆来到中国展览,为中国人们了解世界文化,近距离欣赏世界瑰宝打来了便捷通道。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的博物馆相继举办了来自英国、希腊、法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巴西等国家的历史文物。同时,我国也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相应文物保护。我国作为国际博协成员之一,每年积极组织参加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不断扩大国际博协在中国的影响。[15]
著名博物馆有哪些?
(一)境外著名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16]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7]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该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18]
(二)境内著名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国家5A级旅游景点,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比较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博物馆。[20]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简称南院或南博,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21]
关联法条
序号 | 法律法规 | 法律层级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失效日期 | 通过主体 | 主要内容 |
1 | 《博物馆条例》 | 行政法规 | 2015年2月9日 | 2015年3月20日 | 至今有效 | 国务院 | 规范博物馆设立、变更、终止的条件、程序与要求,并明确国家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
2 | 《博物馆管理办法》 | 部门规章 | 2005年12月22日 | 2006年1月1日 | 至今有效 | 文化部 | 规范博物馆博物馆设立、年检、终止的要求、藏品管理要求与条件,以及举办陈列展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3 | 《文化部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 部门规章 | 1986年6月19日 | 1986年6月19日 | 至今有效 | 文化部 | 规范收藏品的接收、鉴定、登账、编目、建档、库房管理、藏品提用、注销和统计、藏品保养、修复、复制的要求与流程,以及相关单位与个人的奖惩机制。 |
4 |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 部门规章 | 2001年4月9日 | 2001年4月9日 | 至今有效 | 文化部 | 规范文物藏品的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的分类标准,以及珍贵文物一、二、三级的定级要求标准。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法律 | 2015年4月24日 | 2015年4月24日 | 至今有效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规范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等方面,并明确相应法律责任。 |
6 | 《国家文物局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 | 规范性文件 | 2014年8月1日 | 2014年8月1日 | 至今有效 | 国家文物局 | 民办博物馆规范设立的要求与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