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童小军在2022年第六届儿童保护网络直播会议中提到:社会工作学或社会工作专业,主要是“关注人的福祉”,暨幸福。
基于此,社会工作有专业价值理念,比如儿童权利;有专业实务理论,比如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赋能理论;有科学知识与方法技巧,如儿童发展、儿童创伤、家庭/婚姻周期理论。在当下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关于儿童的社会工作者与社工机构有许多,ta们回应“关注儿童的福祉”的方式各有千秋,王梅艳与其任职的上海睿家社会工作服务社(以下简称“睿家社工”)的实践与创新,可以让我们更靠近“儿童福祉”这一议题,增进对社会工作这门科学的理解。
社会工作 |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进入大学之前,王梅艳也不知道存在“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我自己做过一个专业的职业测评,测评下来觉得我比较适合从事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专业,然后当时就觉得‘还有这个领域’!” 和大部分90后的孩子一样,高考之前的王梅艳接受的也是“应试教育”,乍然面对五花八门的专业方向,王梅艳举棋不定。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我确定的就是我不太喜欢那些专业”,王梅艳说。那些在长辈看好的会计、金融、法律,王梅艳都不喜欢,兜兜转转还是选择了“社会工作”。
王梅艳形容大学时光是“很单纯地在学”。复旦大学的社会工作系给王梅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跟我们讲,讲到‘生命影响生命’的时候就突然觉得被点亮了的感觉,原来感觉还有这么大的一些影响力,能够去做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除了课堂教学,社会工作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包括学生小组,专业见习等。学生们在老师的督导下运用社工知识回应当事人的需求,“能够感受到这种专业和技术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我觉得我自己是受到吸引的。”
社工硕士毕业后,王梅艳受到睿家社工的邀请担任总干事。从学生过渡到职场,直接是负责人的角色,“这个阶段基本上自己就是all in的状态,没有时间去多想什么,就是全身心投入,甚至恨不得一天24小时睡几个小时就一直工作。”王梅艳笑道。“我觉得特别饱和,但是饱和归饱和,自己其实并不会觉得很累,反而觉得很充实。”这种充实的来源是因为找到了兴趣、职业、工作之间的“幸福平衡”。
“社工和公益是不一样。社工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得很深的(行业),就需要一直跟进,一下一个按钮,一直跟进下去的那种,是泛公益没有办法复制的一个做法。”
王梅艳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实践型学科,很大的魅力是实务,其中最难的是个案,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也是个案。王梅艳回忆,刚入行时,社会各界对社工的关注很少,睿家社工获得的资助也有限。在讲究服务数据规模化的当下,社工服务数据少且改变较难量化的特点,使得社工机构更难获得资助和捐赠。同样10万元的资金,泛公益项目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达到受益人数十万,服务场次过百的数据。但对于社工这类重视个案的项目,服务一个孩子一年是一万元,10万元的资金可能受益人数只有“10”。相比之下,捐赠人、资助方可能会觉得项目的性价比太低,社会效益太小,因而不愿意捐赠、资助。
而随着政策的推动,王梅艳发现近年来资助个案的项目逐渐增加了。这对社工行业、社工专业而言是令人欣喜的变化。“它能够让社工机构真正去做事情,真正能够发挥它的所长,真的能够通过社工专业去实现社工价值。否则社工跟泛公益的机构一样都去走量,都去搞一场场的讲座,它根本就发挥不出社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也解决不了一些真正的问题。”
社工机构基本上是项目化运作,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力。身为90后,王梅艳带领的睿家社工团队年轻化,专业化,不讲究职级。王梅艳认为,“机构跟员工的权利是比较平等的,我们会很倡导一种比较弹性的,相对自由的,充分能够让员工去发声和试错的一个平台,我们往往也会去鼓励和提倡员工:这个机构不是某一个人的机构,不是理事长的机构,不是总干事的机构,是我们共同一起去打造的一个平台。不是它现在,而是未来随着我们这群人想做什么,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子,那它未来就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相互成就。”
睿家社工的员工们(右四位王梅艳)
儿童参与丨与我有关,自主决策
王梅艳成为总干事之前,睿家社工的服务侧重婚姻家庭领域,偏家庭危机干预,有一定滞后性。团队尝试了一些具有预防性质的前置工作,如婚前辅导,希望能够提早干预家庭危机,“但是我们也发现它的弊端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睿家社工在家庭危机干预的经验中发现了大量因为家庭功能缺失而陷入困境,缺失保护的儿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睿家社工决定拓展针对孩子的服务,慢慢探索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方法。
2018年3月,睿家社工开始为城市困境儿童,如贫困、监护缺失儿童等提供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咨询、干预改善等社工服务。“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儿童优先、关系健康、能力发展的友好家庭”,王梅艳这样介绍睿家的愿景和使命。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拥有四大权利:生存权、发展期、受保护权、参与权。在国家和社会投入大量足够的资源关注儿童生存和儿童发展的现状下,睿家社工侧重儿童参与与儿童保护,特别是儿童参与。
我们有句口号叫“让更多儿童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被成就。”我们希望调动孩子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去发展ta想、ta欠缺的那些东西,让ta自己能够被自己去点亮、点燃。
儿童参与是指所有儿童(包括边缘化的儿童、不同年龄的儿童和残障儿童)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参与适合自己发展能力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儿童参与能够帮助儿童接触真实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获得丰富、均衡的生活体验和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发表意见、更为全面地发展。大到两会议案,小到社区绿容绿化、楼道设计,儿童的视角与成人不同,但与成人共享同一片空间,对于成人而言理所当然的布局,对于儿童来说可能困难重重;对于成人来说安全的设备设施,对于儿童而言可能是危险的来源;成人认为“为你好”的设施,未必真的适合儿童发展。
“我们基本上所有的儿童项目都是儿童参与的理念,”王梅艳介绍道,“挖掘儿童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让ta能够参与其中。因为从儿童参与的目标是儿童自己能够有能力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能够主动邀请大人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那现在可能大多做的比较好的城市,或者家庭、学校,是停留在成人、大人组织一些活动来提出一个议题,然后邀请孩子来一起加入,来做一些夏令营。这种模式比较普遍,离第八阶梯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本质上,都是用能够最终推动儿童自己有提出问题的视角和能力,好的角度,让ta们能够有能力甚至来邀请到大人参与其中,为ta们自己想要推动的那些事情做一些贡献。这样的策略来做的。”
睿家从机构转型开始推广儿童参与,发起了“儿童议事会”项目,“每个街镇都要有自己的儿童议事会,让孩子有一个发声的渠道,有一定机制组织起来,能够去讨论一些身边的相关的公共事务,能够在有专业人士引导下,组织一些相关调研、发声的活动。”自 2017 年起,睿家在上海市杨浦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多地开展 30 余场社区儿童议事会,以自由、开放式的儿童讨论机制,搭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表达观点的平台,聆听不同年龄层次儿童的心声,提供更多的吸引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培养儿童们发现社区需求 - 寻求解决方法 - 制定行动方案的能力。2019年,睿家正式与政府部门联合在上海推动儿童参与,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睿家社工开展的儿童参与活动
儿童参与的另一方面是硬件,打造儿童友好空间。王梅艳提出硬件要安全,要场域化,“比如说飞机场、商场,有公共母婴室,能够做到儿童一米空间,能够看世界的设计。举个例子,小区游乐空间打造(可能)比较商业化,比如放几个器材,但是小孩子的天性是亲近自然,你可以放一些沙堆、土堆、小池塘,放一些小鱼,放一些花花草草,让ta们能够亲近自然,利于身心发展。”
儿童保护丨评估分类,多方协作
儿童参与是普惠的,面向所有家庭,甚至很多积极投入“儿童参与”的家庭具有较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儿童保护面向的群体更加弱势,家庭资源更加匮乏。王梅艳认为儿童保护本就属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需要社工和社工机构共同参与。睿家社工在儿童保护的实践中,通过专业化的项目,最终目的是实现高风险个案及时发现并上报,精准把资源给到真正需要的儿童。
睿家社工的个案社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职社工,直接一对一服务于个案;另一类是督导,督导上海市其他机构的社工和咨询师,属于间接服务。身为督导方,睿家社工督导全市15家机构,273名儿童。与专职社工不同,督导通过支持专职社工参与社会工作。督导帮助专职社工精进专业能力,为专职社工解答服务中的困惑、解释相关政策。除了专业督导外,睿家社工的督导会协助全市其他机构的社工和咨询师链接资源,其中包括医疗、心理咨询等等。“我们一家机构之力做的有限,”王梅艳说,“需要大家共同的力量去扶持孩子。”
在个案服务方面,睿家社工注重评估分类。睿家社工会给每个孩子建一个档案,包含个案社工使用的评估量表、个案服务记录表、督导表、服务对象反馈表等,每次直接服务社工会进行记录,方便跟进个案和回顾个案。专职社工首次探访个案当事人时,通过访谈评估当事人基本信息,包含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问题或者资源。评估后的个案分为三类: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个案,睿家社工有不同的保护策略。以高风险个案为例,睿家社工发现高风险个案将立即展开个案危机干预,同时在48小时内上报至上海市民政局。针对个案情况,上海市民政局将于睿家社工一同协同各有关部门采取行动。王梅艳介绍,各有关部门在儿童保护领域有密切的配合。如果有青少年犯罪,或儿童走失的现象,警方在接到社工报告后会第一时间参与进来开展调查;如果涉及儿童或青少年监护权,儿童或青少年所在社区会与民政一同审议儿童监护权的指派和转移;儿童或青少年有精神障碍的,又涉及到与卫生部门的协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与高风险不同,中风险和低风险的个案不会被上报,而是由睿家社工的专职社工跟进。因为社会资源有限,精细化、精准化地聚焦在一部分最有需要的孩子身上是一种类似于“精准扶贫”的思路,在社工内部称为“精准帮困”。通过评估和分流,睿家社工精准识别最需要社会资源协助的孩子,在短时间内上报,民政系统的协调、汇总将孩子真正需要的资源,再由社工去落实“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了政策的精准落地。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睿家社工作为民间力量的一员,联合多方力量推动了政府部门关注并建立相关的儿童保护网络,发挥了许多作用。
睿家社工的会议室
但面对多元困境的家庭,其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社工有时也无力解决,“我们也有很无奈的地方,也是一种很真实的感受,有一些无力感。”王梅艳提到一个印象较深的高风险个案,涉及青少年自杀、单亲家庭、精神障碍、未成年人性侵等多因素,虽然个案的家庭仍然面对社工和有关部门都无法实际解决的困境,但个案最终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回归家庭。“往往孩子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监护人。父母实在不行,找亲戚朋友去监护,陪伴,也比国家强制干预要好。真的把孩子带走了,好像是给了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让孩子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本身的身心健康并不是最好,所以往往我们会尽可能寻找ta们身边的资源去解决问题。”与睿家社工在儿童领域一起努力了五年多,不知道从第几年开始,王梅艳逐渐感受到社工行业的“天花板”,“不是说瓶颈期,而是你可能因为受到很多结构化、社会化、专业本身各方面的一些限制,能做到一定程度,其实可能就是到了一定的天花板”。而对于这层看得见的天花板,王梅艳暂时还没有找到突破的方法。
访谈人:陈茜、蒋雪玮
撰稿人:陈茜、蒋雪玮
照片均由睿家社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