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
加入包裹

词条贡献者

益两官方

概要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指的是减少在食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消费等价值链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食物浪费行为。


定义

一般情况下,收获至零售环节(不包括零售环节)损失的部分称为食物损失,零售或消费层面浪费的部分称为食物浪费。在食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消费等价值链各环节,都有为数不少的食物被浪费丢弃。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不仅是构建零饥饿世界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


要点总结 Key Takeaways

  1. 食物损失(Food Loss):收获至零售环节(不包括零售环节)损失的部分称为食物损失。
  2. 食物浪费(Food Waste):零售或消费层面浪费的部分称为食物浪费。
  3.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即减少在食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消费等价值链各环节可能产生的食物浪费行为。

目的和意义

早在1981年,联合国就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粮价快速上涨,为全球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2015年,联合国将粮食损失与浪费纳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其中12.3明确提出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并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

202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1》,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食物损失和浪费约9.3 亿吨,所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19 亿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率超过20%。与此同时,全球有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约8.28亿人食不果腹。而中国大约有近有1.508亿人营养不良,占总人口的10%。

新预测证实,除非采取大力度行动加快进展,特别是解决食物获取方面的不平等问题,否则无法到2030年消除饥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将造成长期影响,到2030年可能仍有约6.6亿人面临饥饿,与未发生疫情的情景相比增加3000万人。

世界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期限仅剩七年时间,加大行动力度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刻不容缓。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直接贡献,同时加强整个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而粮食体系的可持续转型对于保护地球环境、解决饥饿问题、改善营养结构必不可少。


中国食物浪费和损失现状

近年来,我国粮食虽连年增产,但从总体上来看,粮食供应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据统计,中国大约有近10%的人口营养不良,约1.508亿人;而中国每年生产的供人类食用食品中,约有27%被损失或浪费(约3.49亿吨)。中国的食品损费约占世界食品损费总量的1/4。

2015年,在中国的大城市,消费者产生了1800万吨的食物垃圾(2020年增加到198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口一年的食物。仅仅是中国的食物垃圾所产生的耕地、水、碳、氮和磷足迹就分别与一个中等面积国家所有活动产生的足迹相当。面对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问题带来的双重压力,减少食品损费、推动食品捐赠的政策至关重要。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90%消费端的食物浪费不是发生在家庭餐桌,而是中高档餐厅和食堂。2013年,中国启动“光盘行动1.0”,重点整顿官员请客接待铺张浪费的现象,遏制食物浪费正式成为国家工作重点。而2018年的“光盘行动2.0”的范围则扩大到了普通消费者和媒体。2020年,G20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倡议,希望各方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202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反食品浪费法》,制定措施打击餐饮业的食品浪费,建立了食品捐赠制度,并就过期食品的管理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CCFA余量食物捐赠指南

2022年11月,国内首部《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发布,该指南旨在为零售企业及相关方提供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方案,动员多层次社会资源和力量,将减少食物浪费行动落到实处。

余量食物概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指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粮食生产过剩、政府进口农产品过多、受天气和市场价格因素影响等而导致供过于求,未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等可食用物在到达供应商、食品加工厂、餐馆和消费者处之前被丢弃的食物。

余量食物捐赠模式:

  1. 集中捐赠(大循环式):该模式构筑了“捐赠企业→第三方捐赠机构(含二级分发机构等下设或授权实施组织)→接收方”的余量食物捐赠大循环,各参与方承载不同的功能。
  2. 分散捐赠(小循环式):该模式可分别构筑“捐赠企业分店→接收方”或“捐赠企业分店→总店/大仓→接收方”的内部小循环,该模式下不涉及第三方参与机构,全流程主要由捐赠企业自主完成。

余量食物捐赠意义:

  1. 经济效益:于政府,可减少食物垃圾产量,降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成本;于企业,可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2. 社会效益:通过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捐赠,分发到有需要的困境人群手中,实现食物资源的再分配,同时向公众传达惜食节粮的理念。
  3. 环境效益:通过食用而非垃圾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可以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碳排放减量的研究。
  4. 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参与度,通过回顾捐赠数据优化运营。

实践者说

食物资源运转机构——食物银行

“食物银行”是一种食物资源运转机构,这些机构将“余量食物”收集起来捐赠给各类困境人群,为他们提供膳食支援,秉承着可持续发展和节约资源的理念,以公益的形式减少食物浪费。目前,“食物银行”已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普及,而中国的“食物银行“还处于发展早期,需要更广泛的知名度和政策扶持。

中国大陆首家食物银行——绿洲盛食社

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是上海市民政局下注册的4A级社会组织。绿洲盛食社(原名:绿洲食物银行)是绿洲公益旗下的核心公益服务品牌,是国内首家食物银行,同时也是全球食物银行网络GFN(www.foodbanking.org)在中国大陆的唯一授权会员单位。绿洲致力于友善处理余量食物,减少食物浪费,并通过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

绿洲盛食社“沃身边的食物银行”项目

作为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领域先行者,绿洲盛食社参与到《零售企业开展余量食物捐赠实践指南》编写过程,并与沃尔玛一起参与到项目实践中,成为该指南的典型成功案例。2021年7月,沃尔玛在中国首次尝试捐赠余量食物,与绿洲盛食社合作,在上海的十余家沃尔玛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商店试运行“沃身边的食物银行”项目。2022年4月,双方达成深度战略合作,率先建设零售行业首个“全国性余量食物捐赠网络”。截至2023年6月,该项目已初步建立全国性余量食物捐赠网络,覆盖全国8个城市近200家门店,捐赠数量超过158万份,受益人次超过了53万人次,是余量食物捐赠的典型案例。

绿洲盛食社最美食物包项目

绿洲盛食社通过募集安全可食用的优质余量食物,并辅之以粮油、副食品等民生食物和其他食品(特殊需求),组合成1个食物包,每月免费提供给经过筛选和认证的困境家庭,帮助他们缓解现状。每个食物包价值150元起,6个月/期,帮扶周期1期起,封顶6期。最美食物包项目一方面助力减少了食物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宣扬环保的生活风尚;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困境家庭解决膳食营养问题,减轻生活压力,向他们传递温暖,点燃希望。


行动倡议 -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制定购物计划:购买食物前结合现有食物情况和就餐人数,制定膳食计划,按需购买。

2.查看食物效期:购买食物时检查保质期,并且查看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3.合理储存食物:根据食物特性和储存条件科学储存食物,降低食物污染风险,防止食物变质;标记食物储存开始时间,便于提醒尽早吃完,减少浪费。

4.高效加工烹调:根据就餐人员数量和食量合理备餐,充分利用食物以及可食用部分,巧加工剩饭剩菜,减少产生食物垃圾。

5.处理厨余垃圾:通过正确的堆肥处理,可以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6.捐赠余量食物:将余量食物捐赠给当地的食物银行或愿意接收的公益组织,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帮助更多人。

7.关注食物议题:持续关注减少食物浪费的方法和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食物零浪费理念。


关联法条

序号法律法规法律层级发布日期实施日期颁布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主席令第七十八号)法律2021年4月29日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反对食物浪费的国家意志,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正深入人心地改变着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目录
概要
定义
要点总结 Key Takeaways
目的和意义
中国食物浪费和损失现状
CCFA余量食物捐赠指南
实践者说
行动倡议 - 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关联法条